真感恩?假感恩?人前人後的不一致讓你識破假感恩
- 蕭舒謙
- Apr 29, 2019
- 2 min read
Updated: Apr 11, 2020

大家有沒有觀察過,當一個人得到成就想跟他人分享時,通常是以什麼樣的形式?
> 感恩成為一種社會規範
在這個重視飲水思源的華人社會裡,公開發表自己的成功時,大多會提及他人的幫助,有的人可能不善言詞,讓人感受不到他的感恩之情;有人的言詞看起來真情流露,讓人覺得他是個感恩之人。
But…..光看字句就能分辨是真感恩還是假感恩嗎?或許有的人只是表達技巧差了點,有的人其實是很會營造表面假象。
> 是真心感謝,還是場面話?
這裡提供另一個分辨真假感恩的方法:美國社心學家Roy Baumeister的一項研究發現,在公開場合,為了遵守這個社會的潛規則,或給他人面子,傾向在公開成就時提及他人的幫助,當然也不排除有真心表達感謝的人。其中的差別在於,如果成就者只是表面上的感謝他人,會在私下露出馬腳,當他們面對自己人或是獨自一人時,會傾向將成功歸因於自己的能力與努力,而非他人的幫助。
> 研究如何進行?
研究者找了67位大學生,6-8為一組,並隨機分成「公開」或「私下」,請參與者回想兩年內印象最深刻的失敗與成功事件,並詳細的寫下來。有一半的組別,研究者告訴他們,需要在問卷上寫下自己的名字,並在大家都寫完後大聲念出自己的成功與失敗事件給其他組員聽;另一半的組別則是匿名且不需要公開發表事件。接者研究者分析並統計公開發表與不公開發表的組別中,參與者提到感恩的類別與次數。
> 為什麼要表面感謝他人,私下歸功自己?
在這個研究裡將感恩分成兩種,一種是感謝他人實質的幫助,另一種是感謝他人的支持與陪伴。研究結果發現,成就者會表面感恩的部分是前者,也就是說,不管公開或私下,感謝他人的支持與鼓勵並不會有太大的差別,真正有差別的是後者,公開場合人們會提及較多感謝他人的實質幫助。研究者解釋,人們都希望自己是有價值、有能力且受到肯定的,當我們將成就歸功於他人時,會降低對自己的評價,如果可以,當然要讓大家知道是自己一手促成這樣的成果。但在公開場合時,成就者為了顧及他人面子、避免太出風頭,加上「感恩」是這個社會要求成就者應該做的事(看看那些金X獎的得獎感言……),只好感謝他人對這個成就的貢獻,私底下則歸功自己,以提升自我評價。至於他人的支持與鼓勵,因為不是直接影響到成就,所以不管公開或私下提到這部分的感謝,都不會對自我評價有影響,或許還能因為感受到人際支持而產生正向情緒呢!
>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
如果你看到一個人在公開場合與私底下對於感謝他人的幫助有著不一致的態度時,就可以推測他公開發表的感謝是真心還是場面話。
文 圖 / 高醫心理所 蕭舒謙
參考資料
Baumeister, R. F., & Ilko, S. A. (1995). Shallow gratitude: Public and private acknowledgement of external help in accounts of success.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16(1-2), 191-209.
تعليقا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