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越反對,我們越愛?
- 蕭舒謙
- Oct 8, 2021
- 3 min read

大家國中、高中時班上應該都有幾對班對,他們大多受到父母或老師的百般阻撓,卻澆不熄彼此的熱情,甚至更加難分難捨。羅密歐與茱麗葉般的淒美愛情故事真實存在嗎?父母越反對,反而會讓伴侶之間的愛更強烈嗎?美國心理學家Richard Driscoll等人為了證實羅密歐與茱麗葉般的愛情真實存在,找了99對伴侶做了一項研究......。
l 羅密歐與茱麗葉效應的證實
研究參與者中29對未婚,70對已婚,每對伴侶分別填寫了愛、信任、批判與負向行為等量表,並要求他們評估此戀愛關係有多常受到父母的干預。研究進行前後測2次測驗,第一次測量間隔6-10個月再填寫一次同樣的量表(其中有9對未婚伴侶已經結婚,但仍歸類為未婚伴侶)。
研究結果證實了羅密歐與茱麗葉效應,不過只存在未婚伴侶之間,在他們填寫2次測驗期間,越容易感受到父母的干預,也越增加彼此之間的愛。而對已婚伴侶來說,父母的干預與愛並沒有明顯的關聯,反而是信任與愛有較明顯的正向關聯,且與負向行為和批判有負向關聯。
l 被質疑的羅密歐與茱麗葉效應
雖然Driscoll等人的研究證實了對未婚伴侶來說,父母干預可能反而增進伴侶關係。但心理學家Colleen Sinclair等人不認同羅密歐與茱麗葉效應的存在,他們認為Driscoll等人的研究只著重在父母對伴侶關係的影響,而忽略社交網絡中的其他影響因素,例如:朋友的影響力。另外過去也有研究發現在朋友支持的情況下,父母反對才可能降低伴侶分手的機率。也有研究發現朋友的意見可能比父母的意見更有影響力。Sinclair等人認為,社交網絡(家人與朋友)的認同才更可能增進伴侶間的關係。
l 被推翻的羅密歐與茱麗葉效應
為了驗證以上假設,Sinclair等人找了396位參與者,其中大約一半的人(50.8%)是正在交往中的未婚人士,其他則是已婚人士,年齡介於18-70歲之間。參與者們填寫了愛、承諾、信任與批判量表,在社交網絡的部分,參與者評估他們的伴侶關係有多常受到自己的父母與朋友、伴侶的父母與朋友的支持或干預。研究一樣進行2次測驗,第一次測量後間隔4-6個月再填寫一次同樣的量表。研究結果有以下4點發現:
不管是父母或朋友的干預都不會增加伴侶間的愛
對未婚伴侶來說,社交網絡(父母與朋友)的干預增加了對另一伴的批判與降低信任感。
父母或朋友的支持則有助於增加伴侶間的愛、承諾與信任感,且降低對另一伴的批判。
整體來說,不管是支持或反對,朋友的影響力都大於父母。
綜合以上2個研究,考慮整個社交網絡對伴侶關係的影響會更全面,甚至朋友的影響可能大於父母。這應該不難想像,很多時候父母的反對,我們會認為是世代隔閡、父母不了解自己;但如果是好朋友對自己的另一伴有意見,我們可能會開始思考對方的合適度,用比較挑剔的眼光看待另一伴。不可否認的是,不管父母或朋友都對我們有一定的影響力,當他們對伴侶有意見,也更有可能讓我們看到甚至放大對方的缺點,而受到家人朋友的支持,也會讓自己更認同自己的選擇。
另外在第一個研究發現,對已婚伴侶來說,信任感與愛較有關連;第二個研究則發現父母朋友的干預並不會影響已婚伴侶的愛、批判、信任與承諾。我想或許是因為對未婚伴侶來說,他們可能還在確認對方是否適合自己,在關係還沒有這麼確定時,可能較容易受到外界意見的影響。但如果已步入婚姻,表示對彼此間的關係已有一定程度的認同感與信任感,自然較不易受外界干擾影響。
從以上2個研究可以得到以下3點結論:
應考慮整體社交網絡對伴侶關係的影響較為全面,且朋有影響力大於父母。如果受到父母反對,但身邊友人相當支持的話,或許對伴侶關係是增溫效果(研究1+研究2)。
如果對彼此的信任感足夠的話,較不易受到外界影響(研究1)。
父母與朋友都支持的話,更能夠為彼此的情感加分(研究2)。
文/蕭舒謙
參考資料:
1. Driscoll, R., Davis, K. E., & Lipetz, M. E. (1972). Parental interference and romantic love: The Romeo and Juliet effec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4(1), 1.
2. Sinclair, H. C., Hood, K. B., & Wright, B. L. (2014). Revisiting the Romeo and Juliet effect: Reexamining the links between social network opinions and romantic relationship outcomes. Social Psychology, 45(3), 170-178.
Commen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