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幫你交到新朋友
- 蕭舒謙
- Mar 5, 2019
- 4 min read

想像自己剛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可能是一個新班級、營隊、或新的工作環境,身邊都是不認識的人,這時你可能會煩惱:如何結交新朋友?怎麼迅速融入大家?你有發現從陌生人到朋友,通常會經過哪些歷程嗎?心理學家發現,要成為朋友,通常會需要一定程度的自我揭露,也就是說,雙方必須透露出一些關於自己的訊息來幫助對方了解自己,才比較容易更進一步建立關係。而自我揭露也是有分程度的,可能是很表面的訊息(例如:居住地、年齡、學歷),再深入一點可能是自己的興趣、專長,更深入可能會分享到自己的健康狀況、價值觀等等。許多研究也發現,越深入的自我揭露,越有助於一段關係的建立。但是大家應該都很清楚,一段關係尚未建立前,存在著許多不確定性,我們不知道對方對於這段關係的想法是什麼,因此可能也不太願意分享比較私人的事情。
既然自我揭露是建立一段關係重要的因素,那麼是否有什麼方法,可以讓人在陌生人面前願意有更深入的分享,幫入我們更順利交到新朋友呢?這裡提供你一個好辦法:希望別人對你敞開心胸的時候,就將歡笑帶給他們吧!英國英倫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研究助理艾倫格雷(Alan Gray)的一項研究發現:比起只有正向情緒,在歡笑後,人們更願意去跟別人分享自己私人的事情。
為了瞭解「笑聲」在與陌生人接觸時自我揭露的影響力,格雷找了112位彼此都不認識的大學生,隨機分配到三個房間看10分鐘的短片,並規定他們看影片期間不能交談。為了避免受到異性的影響,男生和女生分開(註1)。影片依引發笑聲的程度與引發的正向情緒感覺分成三種,第一組大學生看的是英國當地很有名的單人脫口秀(Michael McIntyre’s Comedy Road Show),帶給他們很多歡笑;第二組看的是高爾夫球教學影片,整部影片並沒有太大的情緒起伏;第三組則是看地球脈動(註2)的「富饒叢林」,自然美景讓人心曠神怡。每個學生後面都放一個錄音機,記錄他們的笑聲。影片結束後,他們進行一個小活動:將關於自己的五個訊息寫在紙上交給其他人,讓別人認識自己。
研究結果發現:看脫口秀的學生看影片時笑聲最多,相較於其他組表現出更高的親密性(註3),較願意透露私人訊息。有趣的是,雖然看富饒叢林的大學生增加了正向情緒,卻沒有因此提高親密性,可見讓人願意透露更多私人訊息的重要關鍵是笑聲。研究者推論:之所以產生這樣的效果,是因為笑可以促進俗稱「快樂賀爾蒙」的腦內啡活化,使人在與他人互動時更加放鬆。
從這個研究可以知道,笑讓人放鬆,進而更願意分享關於自己的資訊,提高彼此之間的親密性,可以說是在發展一段新的人際關係中,很有效的催化劑呢!但要注意的是,如果沒有笑聲,即使燈光美氣氛佳正向情緒一百分,也是不夠的。剛進入一個新環境時,不妨試著將歡笑散播給身旁的人,或許可以幫助你認識新朋友,並快速融入大家喔!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想:「可是我不是一個幽默的人,很難在對話中為對方帶來歡笑……」除了增加自己的幽默感之外,你也可以試著在談話中主動透露更多的私人訊息,讓對方感受到你對這段關係的態度,或許就會更容易建立起友誼。不過如果一開始就分享的過度深入,對方可能也會無法承受,建議可以從分享興趣開始,既不會有壓力,也可以幫助對方更認識自己。另外,對方在分享時,用心聆聽,讓肢體、語氣、表情都投入在談話中,對方感受到你的誠意,自然就會願意分享更多。
大家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經驗,聊天聊得正開心時,有人一邊滑手機一邊假裝很認真地回應你,但他其實根本沒聽到你說了什麼。這種行為真的會讓人感到不開心,而且大大降低談話品質。雖然很多人老是放不下手機,或者用手機緩解尷尬的情境,但還是奉勸各位,想要有良好的談話品質,就放下手機,專注在當下。
最後提醒大家,笑聲或許是發展人際很有利的催化劑,但如果要長期的發展一段友情,光笑聲是不夠的。彼此信任、互相扶持、磨合……都是經營一段關係非常重要的因素喔!
【註1】性別對於笑聲的影響:有研究顯示跟異性在一起時,笑聲可能是為了性而不是增加親密性。
【註2】地球脈動(Planet Earth):英國廣播公司在2006年播映的自然紀錄片,共有11集,包含兩極之間、富饒叢林、奇幻沙漠……。
【註3】親密性(intimacy):願意透露個人詳細資料的程度。例如:分享個人經濟狀況或健康狀況屬於高親密;分享自己的年齡或學校則是低親密。
圖文 / 高醫心理系研究所 蕭舒謙
參考資料
Wagner, U., Galli, L., Schott, B. H., Wold, A., van der Schalk, J., Manstead, A. S., ... & Walter, H. (2015). Beautiful friendship: Social sharing of emotions improves subjective feelings and activates the neural reward circuitry.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10(6), 801-808.
Comentarios